CMC法拉利250LM材料选择
我们目前正在生产的法拉利250LM系列,计划共推出9款车型。现已完成4款,分别是素红、31号、8号和27号。如果您喜欢这个车型或认可CMC的工艺,为了高度还原这款赛车的原始风貌,从确认生产、三维扫描、建模、采购、制作样品、试生产到正式投产,整个准备过程历时两至三年。每一步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只为将这款车模完美呈现在大家面前。我们将重点介绍这款7号车在工艺、功能及其背后的故事。
五金件
这款模型车共由1779个零件组成,其中五金件达1473个,占比高达85%。五金件广泛应用于装饰件、轮毂、门把手、车标、雨刮器、发动机气缸及开窗器等部位,不论显眼或隐蔽处皆可见其身影。常用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铝材、黄铜、红铜及白铜等。我们充分利用不同金属的材料特性,以完美呈现精品车模的各类细节。
五金件能够做到极薄、极小且极为精美,可在表面雕刻复杂图案,并确保纹路清晰、边缘锐利、经久耐用。最小的零件尺寸仅0.2毫米,但其模具却极为复杂,往往需要多套模具协同作业才能完成一个零件。由于零件微小,装配难度大、耗时较长。一个五金件的完整成型通常需经3至5套模具分工协作,复杂结构甚至需要更多。整车所涉及的五金件需使用超过150套五金模具完成,每套模具负责不同工序,如冲孔、折弯、拉伸等,需实现严密配合。
2011年12月,在生产M-027产品时,我们曾面临一项关键技术难题:根据原型车结构,必须使用三条钢带进行捆扎,否则整体结构容易松散。同时,车身凹点处原采用先压铸成型、后整体喷漆的工艺,导致油漆在凹点积聚,形成表面不均匀、类似起泡的视觉效果,严重影响产品外观。
起初,团队提出改为先喷漆、后装钉的方案,以避免油漆覆盖凸点。然而,这一方式不仅工序复杂,还带来高昂成本。更重要的是,每辆车的装钉环节需耗时约50分钟,严重制约生产效率。
经过多轮工艺优化和反复试验,我们最终突破传统思路,改变装钉顺序与固定方式,采用“单颗装钉、逐点固定”的全新方法。这一改进显著降低了操作难度与时间成本,将单车装钉时间压缩至合理范围,同时保证了外观的整体性和美观度。
产品推出后,迅速获得行业关注。德国知名模型杂志在专栏评论中指出:“CMC的这项工艺创新,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视觉与结构难题,更以高效的生产实践重新定义了车模制造的标准——堪称一场车模领域的颠覆性革命。”
合金件
合金件共有78个零件,主要应用于车身、骨架等部位。CMC采用的锌合金为进口高纯度材质,牌号通常属于ZA系列(如ZA-8、ZA-12),具有低杂质、高流动性、优良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表面处理适应性,尤其适用于高精度、高外观要求的模型零件制造。铸件成型后质地均匀细腻,表面光滑,显著提升了产品的质感与结构强度。
我们使用280吨以上的压铸机进行高压压铸,所成型的零件晶粒细小,具备强度高、硬度较高、抗腐蚀性强、不易变形等优点。同时,我们还克服了传统合金零件厚重、笨重的缺陷,整车重量控制在约1斤(500克)左右。
塑胶件
塑胶件仅228个,常用于内饰件、灯罩等非承重或外观件,可加工至极薄厚度。CMC选用的塑料材料包括ABS、PC、PMMA等工程塑料,对部分要求更高的部件也会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尼龙或耐高温特种塑料。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成型稳定性与优异的表面处理适应性,能够实现高光、哑光、金属质感等多种高级视觉效果,在确保零件轻量化的同时,兼顾美观与耐用性。
克服五金件、合金件、塑胶件色差及配合问题
同一层面漆覆盖于不同材质上,会因材料导热性与热容量的差异,呈现出深浅与亮度上的差别(尤其在使用需高温烘烤的油漆时)。合金、五金与塑胶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漆面收缩率不一致,进而影响表面光泽与颜色。为克服这些材料性能问题,我们在选材、工程设计、加工设备、加工精度及操作人员技能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油漆
我们选用德国巴斯夫旗下的鹦鹉漆,该品牌也是奔驰、法拉利等真车的指定用漆。喷涂工艺完全遵循高级真车的工艺流程,为确保不留死角,全程采用手工操作,共包括以下13道工序:
清洗、喷底漆、补灰、打灰、清洁、喷底油、打砂纸、喷水性面漆、喷光油、车身内面处理、模喷、打蜡、手工补油。
烘烤完成后,还需进行多项实验以验证喷涂性能与质量,主要包括老化实验、附着力实验、湿度实验、硬度实验以及颜色与色卡的比对检查。我们的油漆浑厚饱满,光泽持久,可长期保存。
这“13道工序”绝非噱头,它完整复刻了超豪车的涂装流程,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预处理与底漆:对合金等不同材质的零件进行清洗、脱脂、磷化,确保后续漆面附着力。随后喷涂环氧底漆,起到防腐防锈作用,为后续涂层打下坚实基础。
中途层与打磨:喷涂中途底漆,主要功能为找平。无论底层零件拼接多么完美,都必须通过多次“喷涂—烘干—精细打磨”的循环,以消除最后一丝微小划痕与凹凸,获得如镜面般平整的基底。这一步骤是成就完美漆面的关键,绝大部分工序时间均消耗于此。
色漆层:在无尘车间内,由工匠手工喷涂鹦鹉色漆。每一层都需均匀覆盖,经多次喷涂以达到精准的色彩浓度与均匀度。
清漆层(罩光漆):在整个漆面系统之上,覆盖最后一道高透明度、高硬度的鹦鹉清漆。它如同保护罩,锁住鲜艳颜色,并提供水晶般剔透的深邃光泽与镜面效果。
烘烤与抛光:整个漆面完成后,需在特定温度下烘烤固化。随后,工匠使用极细研磨剂对漆面进行手工抛光,去除“橘皮纹”,直至呈现出可清晰倒映人影的镜面效果。
车头蓝色分色部分的制作:采用精密手工工艺。首先对施工区域进行清洁脱脂,确保表面无尘无油;随后精确定位分色边界,使用美纹胶带进行遮蔽保护,并对边缘进行二次压实以防漆料渗漏;喷涂采用多层渐进方式,先薄喷打底再逐层加厚,确保颜色均匀饱和;漆面固化后精密移除胶带,并采用专用打磨工具配合显微镜辅助进行边缘修整,确保分界线锐利平整;最后进行清漆罩光及抛光处理,实现与原车一致的视觉质感和触感。该工序全程由5名经验丰富的技师协作完成,通过严谨的手工操作和多次校验,实现对原车细节的高度还原和极致品质的追求(这是整个涂装工艺中最难的部分)。
移印
移印工艺要求每一次印刷都必须与前一次的位置精确对齐,套印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实现该精度依赖于精密的模具设计、高稳定性夹具以及经过精密校准的专用移印设备。每色印刷后均需通过光学检测进行对位验证,确保图案位置及色彩边缘的绝对精准。
CMC采用进口高耐久性UV固化油墨,该材料具有卓越的耐磨擦、耐刮擦特性,并能长期抵抗紫外线照射及环境老化。即使在长时间展示存放后,图案仍能保持色彩鲜艳,不发生褪色、泛黄或龟裂,满足收藏级车模对耐久性与美学表现力的双重要求。
贴水纸
载体纸:起到支撑作用的底层纸张。
水转印膜:覆盖在图案上的一层透明保护膜。
图案层:被夹在载体纸和转印膜之间,即我们最终想要的图案。
许多老爷车本身的标识就是贴上去的金属铭牌,采用水贴来还原这种微微凸起的效果,反而更加真实。